近日,2020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海裝申報的兩項成果《高效安全大型風電機組傳動鏈關鍵技術與應用》《風電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性能分析、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一張獲獎證書,另一張在路上
01
中國海裝《高效安全大型風電機組傳動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實施之初,我國大兆瓦級風電機組傳動鏈設計技術被國外壟斷,傳動鏈正向設計技術缺失,自主研發難度極大。在這一背景下,由中國海裝、重慶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高效安全大型風電機組傳動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創新傳動鏈構型設計,進行傳動鏈關鍵部件高精度制造與試驗測試、實現傳動鏈與整機高效匹配集成,有效解決了風電機組傳動鏈大功率設計與高安全、經濟性協同難題。
項目開展10年來,研制了適用于陸地與海上風電應用環境的20種規格風電機組產品,并通過測試認證。其中H151/171-5.0兆瓦機艙重量≤210噸,實現了當時同功率等級機艙重量全球最輕。在國內福建興化灣、江蘇如東八仙角等50余座海上/陸上風電場長期高效安全穩定運行,推動了我國風電行業科技進步,近三年銷售收入達256.6億元,取得了重大直接經濟社會效益。
02
圓臺形鋼結構塔筒是大直徑薄壁高聳鋼結構,是支撐風電機組的最主要的結構形式。近年來,圓臺形鋼結構塔筒逐步向大型化發展,對其結構性能和監測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中國海裝與重慶大學等單位申報的《風電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性能分析、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項目,創新建立了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荷載精細化分析理論與計算方法,實現了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精細化高效設計,研發了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高效無損監測與缺陷診斷技術,提升了塔筒的運行安全性。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圓臺形鋼結構塔筒的精細化高效流固耦合分析理論、壓彎前剪扭復合荷載作用下的分析模型及設計方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成果的應用提升了總發電量約15億千瓦時,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相當于節約標煤4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6萬噸,同時優化后的鋼結構塔筒有效降低了風電機組的成本。
此次中國海裝兩項獲獎成果是繼2016年《2MW雙饋式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產業化》、2020年《高效安全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后,再次獲得該榮譽,充分展現了中國海裝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應用轉化能力。
| 來 源:中國海裝
| 責 編:寧湘舒
| 校 對:周 芒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