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鐵路隧道??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資料圖片)
上圖為巴基斯坦卡拉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現場,中鐵二十局中方員工與當地員工商討施工方案。(資料圖片)
下圖為非洲陸地深處的中鐵二十局鐵路建設者。(資料圖片)
今年11月9日,隨著數十臺大型施工設備將巨石投入江中,奔流不息的邕江水被攔腰截斷,總庫容達7.1億立方米的廣西重點建設項目??南寧邕寧水利樞紐工程提前21天實現大江截流目標。這是有著60年發展歷史的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二十局”)進軍大型水利水電市場后迎來的最大一場勝利。
通過一次次求新求變的成功嘗試,中鐵二十局不僅在國內工程市場上節節走高,而且在國外工程建設中大展身手。在短短3年時間里,公司先后實現工程承攬、施工產值、創造利稅和固定資產增值4個翻番。
提起公司的成功秘訣,中鐵二十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勇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國家骨干建筑企業,更要順應歷史潮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深化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成本控制,提高創新能力,在國際、國內建筑市場中真正發揮排頭兵作用。”
提升經營能力
變等米下鍋為豐衣足食
其一是突破行業界限,由過去僅以鐵路、公路為主業向水電、地鐵、城市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延伸;其二是突破國別界限,提升海外工程承攬能力,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并將業務逐步拓展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2014年9月份,鄧勇剛剛就任中鐵二十局總經理的時候,企業的經營狀況只能用“嚴峻”二字形容。當時距離年底只有3個月的時間了,但350億元的年度工程承攬任務僅完成了三分之一。如果企業不能在這3個月里取得突破性進展,就會在下個年度“無米下鍋”。
時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雷升祥第一時間找到鄧勇,二人沒日沒夜地聊了幾天,隨后又抽調企業精兵強將開展形勢研討,迅速敲定了“兩個突破”的發展戰略。
所謂“兩個突破”,其一是突破行業界限,由過去僅以鐵路、公路為主業向水電、地鐵、城市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等方面延伸;其二是突破國別界限,提升海外工程承攬能力,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并將業務逐步拓展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在此基礎上,中鐵二十局還大力推動大區域主管負責制改革,決定將國內區域指揮部減少至10個,境外區域指揮部調整為2個,并安排7名集團公司班子成員兼任區域指揮部指揮長,在各指揮部全面實施“六給兩要”及“五個50%”的責、權、利一體化管理,使集團小而散的經營格局發生了根本轉變,企業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中鐵二十局的變化堪稱“脫胎換骨”。
在國內市場上,他們轉守為攻。在2014年的最后兩個月里,公司承攬任務總額超過280億元,當年完成承攬任務首次突破400億元,任務完成度高達114.6%。此后,他們又一路高歌猛進,首次以施工總承包模式獲得四川簡蒲高速公路建設合同;首次與鐵四院、河海大學等組成聯合體,以設計、科研、施工一體化模式將“引江濟淮”工程收入囊中。在此后兩年間,公司承攬工程實現了由“300億+”向“700億+”的跨越。2017年,公司總承攬工程預計可達800億元以上,旗下5個所屬公司承攬工程超過百億元。
在海外市場上,他們多點開花。通過建立海外經營管理中心統攬全局,集團公司在東非、西非、亞大、歐亞4個境外區域設立事業部,與安哥拉國際公司、莫桑比克公司形成6個海外經營區域,共在6個國家擁有海外在建項目38個,并在5個國家注冊屬地國別公司、7個國家設立經營性辦事處。3年間,公司海外新簽合同額和海外經營總量雙雙突破百億元大關,各項指標均居中國鐵建所屬工程局第一位。
提升管理能力
變事后拍腿為全程管控
搞工程建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全員、全產業、全過程的成本核算管理是重中之重,要堅決摒棄事前拍腦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大腿的粗放管理模式
2017年3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會在中鐵二十局面積最大的會議室里舉行。5名來自基層的優秀項目管理者,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向全集團分享“成功之道”。與此同時,10名因管理不善造成虧損的項目經理也當眾剖析了自身虧損原因。
“搞工程建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全員、全產業、全過程的成本核算管理是重中之重,要堅決摒棄事前拍腦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大腿的粗放管理模式。”鄧勇說:“我們就是要讓創效者風風光光、名利雙收,讓虧損者光腚推磨,轉圈丟人。”
這場綜合管理推進會正是中鐵二十局為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營造正確價值觀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
長期以來,現場管理粗放、標準化水平不高、成本意識不強等問題嚴重制約企業發展,項目虧損成為企業利潤的“黑洞”和制約發展的“毒瘤”。為此,中鐵二十局新一屆領導班子剛剛組建,便通過集體研究將提升項目管理能力作為夯實發展基礎、提高發展質量的有效手段,打出了治虧增效的“組合拳”。
早在2016年,鄧勇就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抓牢管理基礎,真正守住安全、質量、效益、信譽底線,走出一條創新、創業、創譽、創效的發展道路。
以在建鄭萬客專項目和成都地鐵項目為樣本,中鐵二十局先后召開鄭萬鐵路標準化推進會和成都地鐵盾構施工標準化現場會,并組織全集團300余位在建項目主要負責人分批觀摩,以加深對標準化管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所屬各工程公司分別組織專題研討,直面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以“開門辦會”的形式邀請兄弟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以“專家會診”的方式剖析病因、對癥下藥。
“管理之要,重在履事,貴在力行,難在持續。”鄧勇說,持續強化管理讓中鐵二十局受益匪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同比增長49%、29.68%和231.87%,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消化潛虧17億元,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提升創新能力
變“三板斧”為七十二技
中鐵二十局認為,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新機械、新工藝、新方法會帶來新勝利。憑借一系列提升創新能力的舉措,公司已取得鐵路、公路、市政和建筑工程等4項特級資質,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41%
打開電源控制開關,推動操縱手柄,直徑達8.85米的盾構機帶著呼嘯之聲向隧道深處進發,掘進、出渣、支護一次完成??這是中鐵二十局廣東佛山至東莞城際鐵路工程施工現場見到的一幕。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采用的設備是最先進的,平均每臺售價高達4000多萬元。有了它,每月可完成隧道施工1000米,比傳統打眼放炮的“鉆爆法”減少工程施工人員90%,提高施工效率10余倍。僅這種先進設備,中鐵二十局就購買了28臺。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新機械、新工藝、新方法會帶來新勝利。”這是中鐵二十局多年秉承的思路,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核心。
攻克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首次遇到的“碎屑流”難題,完成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鐵路隧道建設;首次將BIM技術融入水利工程中,提前21天實現大江截流;連創轉體重量最重、轉體長度最長、單球鉸直徑最大3項世界紀錄……這些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全部變成了現實。
“過去施工僅需‘三板斧’,今天施工得掌握72項絕技。”中鐵二十局橋梁首席專家杜越告訴記者,今年初,包括自己在內的24名曾在各領域取得突出業績的專業技術人才正式進入公司工程技術人才庫,成為“技術智囊團”中的一員,為企業解決施工過程中的“疑難雜癥”提供智力支持。根據他們擅長的領域及經驗豐富程度,這些專業人才被劃分為兩個等級,分別從事橋梁、隧道、盾構、路基路面和水利水電、軌道及鋪架、爆破技術、巖土與基礎工程等8大專業領域的技術指導工作,并承擔培養技術人才的職責。相應的,企業方面也會給予他們在職務晉升、經費配置、外出交流與學習和各類科技獎勵評選等方面的優先權。
通過引進和培養人才,目前企業13名班子成員中有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5名,全公司一級建造師由2014年的561人增加到現在的870人。這些技術人才將圍繞企業戰略定位和生產經營目標,在科技創新、技術攻關、技術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打造一流的科技攻關能力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2016年3月份,中鐵二十局又正式啟動科技創新體系研究項目,明確未來5年將在科技管理專業化職能梳理、科技知識平臺建設、科技評價體系建設、科技人才庫建設、科技管理制度梳理、專利數據庫建設及信息利用、科技項目全過程管理規范等方面開展重點研究,逐步形成科技項目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標準管理和體系建設4大專業化職能,為科技強企打下堅實基礎。項目啟動當年,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就以全省建筑企業第一、272家復審企業第三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了陜西省省級復審。
在積極培養內部專業化人才的同時,中鐵二十局還與西南交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結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依托海外項目積極開展國際技術交流。通過這些舉措,中鐵二十局取得了鐵路、公路、市政和建筑工程4項特級資質;在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與人防工程、復合地層長距離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高橋長隧、超高層房建、鋼結構施工和BIM技術應用等領域也建立起明顯的專業優勢;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41%。(記者 雷 婷 通訊員 龐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