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逐夢揚風帆 行穩致遠啟新程
滬東中華“十三五”回眸及“十四五”展望
“十三五”期間,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船市持續低迷、新船訂單跌至谷底、市場競爭日趨慘烈。在嚴峻的形勢下,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始終牢記“引領行業發展、支撐國防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的職責使命,制定實施“產品升級、結構優化、多元發展、做強高端”的經營戰略,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畫卷增添新色彩。
“十三五”:創新發展勇立潮頭
“十三五”,是滬東中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在中國船舶集團的堅強領導下,滬東中華堅持深化內部改革,堅持產品結構升級,堅持軍工產業突破,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完工交船101艘/617萬載重噸,實現營業收入890億元,手持訂單始終位于行業前列;產值、營收和人均修正總噸,較“十二五”分別增長14.4%、23.0%、26.6%,工費率同比下降9.6%,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高端產品研發、設計、建造齊頭并進
“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在“產品升級、結構優化、多元發展、做強高端”的經營戰略引領下,大力發展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逐步形成了以液化天然氣(LNG)產業鏈裝備、超大型集裝箱船為核心產品,以高端特種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為主體的產品結構,呈現出高端產品研發、設計、建造齊頭并進、各領風騷的喜人景象。
作為中國LNG船行業領軍者,滬東中華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中國LNG產業鏈裝備研制的重任。“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以LNG儲運裝備制造為核心戰略,不斷創新突破,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大型LNG船的不凡之路。成功突破MARK III圍護系統建造難關,成為全球唯一能夠同時建造NO96、MARK III兩種LNG船的船企。LNG全產業鏈族譜不斷豐富和完善,產品線拓寬至LNG加注船、LNG-FSRU、LNG動力船舶等領域。在LNG船改裝FSRU、超大型集裝箱船改裝LNG動力系統等方面,取得了令業界矚目的業績,成為中國目前唯一建造大型LNG船并具備LNG全產業鏈裝備拓展能力的造船企業,持續提升在世界船舶工業產業鏈中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
世界級高端產品橫空出世
——第四代LNG船的自主研發,實現了與國際市場最新船型同步,并獲得批量訂單。2020年4月,中國迄今為止最大造船出口合同卡塔爾LNG項目成功簽約,開創了中國LNG船建造項目新紀元。
——連續突破關鍵技術壁壘和核心能力瓶頸,先后成功研發17.4萬和27萬立方米LNG船、ARC7破冰型LNG船、LNG加注船等一系列全球高端船型,引領中國造船工業牢牢占據LNG產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2020年9月,自主建造交付世界上首艘以LNG 為主要動力的噸位最大、集成世界最先進技術、環保性能最優的23000TEU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達飛雅克·薩德”號,并實現批量交付,進一步鞏固了滬東中華在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領域的行業領軍地位。這艘被譽為海上“綠巨人”的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備受業界廣泛關注,她的成功建成交付是我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彰顯了滬東中華雄厚的建造實力,也標志著中國船舶集團在世界大型集裝箱船領域成功實現從跟隨到引領。
——成功承接目前全球裝箱量最大、載重噸最大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該型船由滬東中華自主設計建造,采用全球最新綠色環保、高效節能、安全可靠的設計方案,其獨有的小球鼻艏、大直徑螺旋槳和節能導管等裝置,使船舶的快速性能和低能耗得到充分體現,配備的雙塔固定式水炮滅火系統大大提升了甲板面的消防安全性能。
——正在建造的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V2.0版,應用MARK Ⅲ FLEX薄膜型液貨圍護系統,突破了薄膜型液艙承受晃蕩沖擊載荷的挑戰,可實現任意液位的裝載運行。與國外產品相比,該船的加注容量更大、加注速率更快、服務流程更全,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成功建造多型世界首創性產品。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G4 型45000 噸集裝箱滾裝船、世界化學品船的旗艦船型38000噸和49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49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首船曾被歐洲媒體評為“2019年度化學品船”大獎,使滬東中華成為世界頂級化學品船建造基地。
——依托船舶制造產能,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推動LNG產業鏈延伸。簽訂世界首個15000TEU集裝箱船LNG燃料艙改裝項目,奠定了在LNG燃料艙改裝領域的領先地位。簽訂并順利交付了國內首個大型浮式存儲及再氣化裝置(FSRU)改裝項目,進一步拓寬了產品市場。成功簽約國內首座陸上LNG薄膜罐項目,為LNG產業鏈向陸上延伸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堅持科技創新,獲得榮譽無數。滬東中華在船型研發、標準化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圍繞大型LNG船、大型集裝箱船等核心主建船型,兼顧常規船型,實現船型研發及優化61項,支撐了市場拓展,保障經營接單。專利申請受理及發明專利同比分別增長343%和781%,有效專利擁有量大幅增長,科創能力進一步增強。參與多項標準制定及頒布,牽頭和參與發布《船舶和海上技術低溫球閥設計和試驗要求》等國際標準4項,牽頭發布《中國造船質量標準》等國家標準5項,彰顯船人智慧,發出中國聲音。同時,還曾獲得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一大批重要獎項。
舉旗定向勇毅前行 黨建引領攻堅克難
“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黨委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強化黨建引領,為推動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
勇擔央企責任,助力云南鶴慶全面脫貧。滬東中華認真落實中央和集團公司精準扶貧工作要求,落實責任,精準發力。“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累計投入資金2100余萬元,通過消費扶貧、技術教育扶貧、干部掛職鍛煉、惠農富農舉措,幫助云南鶴慶成功脫貧并鞏固脫貧成果;深化與遵義市勞務扶貧工程,“滬遵勞務直通車”模式受到該市領導高度肯定,并入選勞務協作典型案例。
完善制度、規范執行,黨建融入中心發揮巨大作用。滬東中華不斷強化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獨特作用,圍繞“生態重塑、兩廠融合、產品轉型、創新發展”等四大任務,穩步提升“黨建引領力、科技驅動力、成本競爭力、管理協同力、發展持續力”五大能力,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積極推進黨建“四創”工程。滬東中華以黨建任務、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制造技術為重點,把難題作為攻關點,成為推動工作助推器。圍繞重點產品開展項目制黨建,LNG船建造周期不斷縮短屢破紀錄,被業界譽為跑出中國速度。49000噸化學品船項目建造周期逐船縮短,建造質量跨越式提升。在重大工程上,跨行業組建臨時黨委,通過開展“目標聯保、組織聯建,黨員聯管”等活動,有力保障各項節點任務圓滿完成。通過黨建示范點、黨員示范崗等一系列黨建創新工作,使黨建工作真正融入中心發揮作用。
人才強企策略落實落地,支撐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果。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規范科級以上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和程序,嚴格落實《關于科級及以上干部任職前征求紀檢監察部門意見的試行辦法》,做到凡提必核,嚴把廉政審核關。建立干部能力素質模型,強化干部素質能力提升,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選人用人導向,干部隊伍平均年齡下降,學歷上升,更具活力和創新能力。
培育體系不斷優化,高端人才骨干隊伍不斷壯大。“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依托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培養高級專家197人,青年英才40人,科技精英20人。其中,宋煒成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王佳穎獲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秦毅入選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潘偉昌獲得上海領軍人才稱號;袁紅良、黃華兵獲得崇明區領軍人才稱號等。在博士船體工作室基礎上,陸續成立了博士輪機工作室和博士數字化設計工作室等,促進各專業的均衡發展。通過建立完善骨干庫管理,優化骨干認定標準,精準骨干人才定義,優化骨干人才選拔、培養、保留及薪酬傾斜制度,實施骨干人才庫動態管理,骨干穩定保持在98%以上。
弘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支撐高端發展。深化“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創建,制定《公司工匠培養選樹辦法》,加大勞模選樹和工匠培養力度,積極培育匠人文化。“十三五”期間,滬東中華何江華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張冬偉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錢春翔等4人獲評上海市勞動模范,宋煒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稱號。成功培養上海工匠6名、船舶工匠8名;創建“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12個,完成攻關課題15項;1個QC小組榮獲“國際質量管理小組'鉑金'獎”,8個QC小組榮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10個班組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有效支撐公司高端產品戰略。滬東中華的能工巧匠在各級技能比賽中摘金奪銀屢獲佳績,“工匠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影響和激勵“明日工匠”加快成長,工匠精神得到很好傳承。
加大關愛力度,保障員工共享發展成果。持續深化員工關愛工程,推進“五個一”工作,開展“8·8為勞務工服務日”活動,修訂《員工生活困難補助有關規定》《員工幫困基金管理辦法》,加大對重大疾病職工的幫扶力度。“十三五”期間,落實員工幫困補助資金1554萬元,落實實事工程26項,建成職工文化活動中心9個,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讓員工與企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十四五”:新征程、新機遇、新發展
隨著滬東中華《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落地,“十四五”的發展目標清晰而堅定:加快長興二期建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建成產業結構優、產品性能好、生產效率高、盈利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國際一流海洋裝備制造企業。
在中國船舶集團領導下,滬東中華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的部署要求,圍繞四大產業,堅持“軍品第一”、牢記強軍首責,堅守高端精品理念和科創引領戰略,以軍品軍貿、LNG相關裝備和超大型集裝箱船為戰略核心,繼續優化產業布局,堅持做強造船主業,持續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鏈”延伸,優化“供應鏈”管理,構建“數據鏈”體系,實現“價值鏈”重塑,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產業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推進關鍵工藝工法創新,以精品船型為載體,創建國際一流品牌。全面建立企業創新體系,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培育原始創新能力,強化協同創新,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通過管理創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業務流程,完善組織架構,實現高效管理運行;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公司由“制造為主”向“研發設計制造服務”并重,由造船業一支獨大向適度多元發展,由依靠生產要素投入向創新改革發展三大轉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堅持數字造船,實現智能制造。以自動化、數字化裝備為基礎、以智能化裝備作為革新動力,通過三者協同發展,變革船舶主要制造生產方式,推進船舶智能制造,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持續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船舶建造周期;以“數據信息化”為抓手,依托信息系統,狠抓基礎數據庫建設,提高數據信息關聯度,減少信息孤島,在此基礎上,打造管理駕駛艙,推進數據信息化,保證數據真實性與準確性,提升成本、費用等各類數據歸集及時性,確保決策過程的充分與科學。
——堅持多業并舉,優化產業結構。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及發展布局的要求,滬東中華將繼續鞏固軍工核心地位,發展以LNG船及相關裝備和大型箱船為核心的船海產業,以LNG產業鏈延伸、高端鋼結構、成套設備為主體的應用產業,以滬東中華本部搬遷后的土地開發為依托發展船海服務業,四大產業協調聯動發展,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堅持綠色環保,實現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廣綠色制造模式,積極推進相關產品的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低碳造船,利用耗費最低社會資源的建造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內涵發展之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昂首邁向新時代。“十四五”是滬東中華實現創新轉型升級的關鍵五年,是實現深層次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是建成產業結構優、產品性能好、生產效率高、盈利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國際一流海洋裝備制造企業的關鍵五年。滬東中華將在中國船舶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改革創新,聚焦成本效益,著力提升“管理思維”“運行模式”“工作作風”的三大轉變,全面落實“精準市場定位,提高訂單質量”“精益生產方式,提高造船效率”“精細成本管控,改善經濟效益”“加快科創步伐,提高競爭能力”“優化人才結構,降低人力成本”等五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并按期完成長興二期工程建設,實現平穩有序搬遷、快速有序達產,打造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全新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滬東中華,為中國船舶集團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