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噸級的養殖工船是什么概念呢?是配備15個養殖艙,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達3700噸,是雙機雙槳,一年四季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作為中國船舶為深遠海養殖量身定制的“大國重器”——“國信一號”堪稱“漁業養殖航母”能夠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進行長期游弋式養殖,躲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也被稱為“移動的海洋牧場” 。
作為全球噸位最大的海洋牧場裝備,當然少不了一系列“黑科技”加持。
日月星辰為蓋,海水為席,真香!
超機動的“海上糧倉”
“國信1號”養殖工船是全球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實用性和可靠性最強的漁船,首創的“船載艙養”模式,將養殖區域從近岸推向了深遠海。通過利用全球優質海水資源進行養殖,為我國持續輸入高品質蛋白供應,成為我國流動的“海上糧倉”。
全船15個養殖艙,單艙水體量比2個標準游泳池還多,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噸,每年的養殖產量與查干湖一年的捕獲量相當。在養殖品種的選擇上,“國信1號”主要選擇大黃魚、大西洋鮭魚、石斑魚等名優養殖魚種。
端穩中國漁碗!
超安靜的養殖艙
經過海試測試,“國信1號”航行工況和養殖工況下養殖艙內水下噪聲最大為136dB和140dB,這一結果表明“國信1號”已達到甚至超過靜音級科考船水平(東方紅三號為150dB),可有效解決大黃魚敏感的應激反應,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船舶穩定性方面,海試在四級海況全速航行狀態下整船運行平穩,超出預期,穩性極佳。
超智慧的管控平臺
“國信1號”配置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集成船務管理、養殖集控系統)和基于岸基的船岸一體化智慧云平臺。通過全船2108個測點信息的反饋,進行全船15個養殖艙內水、氧、光、飼、魚進行集中控制與實時監測。養殖密度是傳統網箱的4~6倍,養殖周期可縮短1/4以上。
通過工業化的精準控制,“國信1號”可有效減少近岸傳統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海洋漁業實踐。養殖生產數據可通過船岸一體化系統實時傳輸到岸基,確保船岸一體聯動、岸基遠程監控的實現,真正實現全年智慧養殖。
超給力的技術配套
在工船艙養水環境調控技術研究與裝備研發方面,“國信1號”團隊開發了適漁性養艙結構、高效節能艙養增氧設備、智能光控系統、氣提式死魚與污物自動化清除設備。養殖艙內壁采用了無溶劑環氧漆,艙內可實現流速從0.2-0.4m/s的實時控制,形成適合魚兒游動的旋轉流場,通過排水管道溢流至舷側完成水體交換,全天最大可實現16次換水。
在工船養殖高效作業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發方面,開發了水聲與機械視覺技術復合的魚類行為智能識別設備、精準投喂系統、自主導航艙壁清潔水下機器人、艙養魚類活魚聚捕裝備和起捕、休眠、分級、加工、包裝一體化裝備。
超引領的生產方式
我國前五次海水養殖浪潮都是在解決海洋生物資源苗種產業化問題,而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從近岸傳統漁業養殖轉向深遠海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次變革是融合苗種繁育、工業化養殖、船舶裝備、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等全產業鏈的集成創新,代表了海洋漁業最新的生產方式。
“國信1號”養殖工船在我國乃至世界漁業工業化養殖領域填補了行業空白,以其前瞻性、引領性、創新性、示范性的養殖技術與裝備創新,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為我國搶占全球高端漁業養殖裝備市場制高點留下了“青島印記”。
| 出 品:船次方工作室 x 北海造船
| 記 者:劉志良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方 浩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