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0號船臺迎來了年度收官之作——40000立方米中型液化石油氣船( MGC)順利下水。該船是江南造船與日本KUMIAI的首次合作,也是江南造船建造的第一艘MGC船,實現了我國在該船型上“零”的突破。
船型簡介
該船總長180米,型寬30米,入級美國船級社(ABS),采用“節能、環保、智能”的理念,是江南造船全新自主研發的中型全冷式液化氣船(Panda 40P)。
全船貨艙布置3個獨立全冷式A型液罐,總艙容達到40000立方米,除可裝載液化石油氣(LPG)外,還可運輸氨水和氯乙烯單體(VCM)等石化產品。
船舶特性
該船液罐采用低溫碳錳鋼建造,滿足裝載液氨的材料要求;艏部線型采用江南造船自主研發優化的微球形球艏,并設置節能舵球,使航速和油耗指標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機艙布置雙燃料主機和軸帶發電機,滿足最新的排放環保要求,同時滿足EEDI-3的低碳要求;主甲板布置2個500立方米的甲板罐,滿足船東的供氣系統和換貨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此船型的市場競爭力。
變形難?
該船是A型艙液化氣船首次在船臺建造并采用浮箱下水,項目團隊為了有效減小船體變形,保障下水安全,遇到了不小的難題。
其一,船舶主尺度型寬過寬,外側容易產生下墜變形;其二,不同于C型液罐的底部鞍座呈軌道式分布,只需要固定中間即可,A型液罐的底部鞍座均勻分布在船底平面,兩側遠離船底中部位置的鞍座無下水小車支撐,變形不可控;其三,本船結構形式特殊,縱向強框與下水小車位置不能對上;其四,液化氣船的液罐與主船體之間由垂直支座連接、環氧澆筑固定,若連接處變形過大,可能導致環氧開裂。
為減小下水過程中的船體變形,保障下水安全,江南研究院基于前船下水經驗,采用有限元建模,對極端工況進行計算,完成結構安全評審,提出采用下水小車和模塊小車聯合移位的方案。
“因船舶底部較寬,且下水小車軌道固定,可支撐范圍較窄,僅依靠下水小車的支撐還不夠。為了使船舶底部受力更加均勻,減小兩側船體的變形,還需要額外支撐的助力,所以才有了模塊小車與下水小車聯動的方案?!?該船總建造師顧明輝介紹。這也是江南造船首次采用該種方案下水。
結構強!
在建造過程中,建造團隊始終堅持結構清零、意見清零、改單清零的“三清零”理念,落實難點、逐個擊破,使得該船的結構完成性極高,為后續系泊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期間,考慮到船臺龍門吊起吊能力,兩個最大的甲板環段需要浮吊進行吊裝。生產運行二部、江南研究院、搭載部、精度管理部、船塢部等多部門協商策劃,決定將全寬甲板兩個環段組成巨型大總段進行總組搭載,由此可以做到1次吊裝,相較于分開吊裝節省了三天周期,從而提高了船臺場地利用率。而全寬甲板的提前總組,將焊接等明火作業前置,減少了全寬搭載次屏蔽作業的工作量,降低了作業風險。
精密策劃、充分的生產準備,使得結構施工到交付涂裝周期大幅縮短:60A全寬甲板搭載7天完成焊后交驗,60E全寬甲板搭載10天完成焊后交驗,較常規周期縮短5天,為全船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 來 源:江南造船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方 浩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